部队如何在率土之滨要塞中进行阵型布置
要塞的阵型布置直接影响战斗效率和防御稳定性。合理的阵型需要结合兵种特性、地形优势以及敌方进攻路线进行综合规划。要塞的核心功能包括缩短行军时间、提供前线征兵点以及作为战略跳板,因此阵型布置需优先保障要塞的存活率与功能性。步兵适合布置在城墙外围承担第一波伤害,骑兵可部署于侧翼进行快速反击,弓箭手则应集中在要塞内部的高地位置发挥远程优势。多层防御结构能有效分散敌方火力,例如外围设置箭塔和陷阱,内层布置主力部队。
要塞的兵力分配需遵循动态调整原则。主力部队应优先驻守要塞核心区域,同时保留至少一队高机动兵力用于应急支援。根据战场实时情况,可通过调动功能将驻守部队快速部署至不同位置,例如敌方主力逼近时可将高防御部队调至前沿。注意驻守顺序遵循后到先战规则,因此需通过精确计算行军时间控制接战顺序。攻城值高的部队应单独编组,专门用于拆除敌方建筑或快速占领土地。要塞内建议常备一队攻城值超过100的拆迁队,确保在击溃守军后能迅速完成占领。
背靠山脉或河流的要塞可减少被攻击方向,天然屏障能降低30%-50%的防御压力。若要塞位于平原,则需通过人工建造箭塔、炮塔等设施弥补地形劣势。要塞之间的间距建议保持在5-10格,形成前中后排梯次布局,避免因过于集中而被敌方范围技能一次性摧毁。在资源丰富的区域建立要塞时,需额外布置巡逻部队防止资源点被偷袭。
优先研发提升城墙耐久度和部队防御力的技术,例如加固工事科技可增加要塞20%的耐久上限。要塞内部建筑应按照指挥中心居中,兵营靠后,资源仓库分散的原则布置,减少被集中破坏的风险。沙盘和巨人建筑的等级直接影响部队视野和防御范围,建议至少提升至3级。注意利用同盟共享功能,将闲置要塞提供给盟友使用,但需设置权限避免战略节点被误操作。
后期大规模作战中,要塞群需形成协同防御网络。每个要塞配备1-2队斥候用于侦查敌情,2-3队主力负责正面交战,1队高爆发队伍用于定点清除敌方高价值目标。利用霹雳、武冲等攻城器械时,需预留专用通道供器械部队移动。阵型布置完成后,通过悬赏功能发布防守任务,激励盟友参与协防。定期检查要塞资源储备,确保石料和粮草始终维持在不低于8000单位的水平,以应对突发战况。













